- Jun 18 Mon 2012 01:44
語詞--給長髮漢子 (上)
- Jun 14 Thu 2012 03:32
四季--獻給Pina
那個時候是春天
我們與河川相戀
- May 20 Sun 2012 00:05
印象.高雄婚宴
高鐵。奧莉薇。捷運。流水沿著階梯嬉戲的出口。雨。傾盆大雨。接駁車。趁隙抽完的菸。擠滿了人的電梯。盛裝的漂亮女郎們。美麗。許許多多的美麗。無法觸及。新郎的笑容。新娘偏著頭聆聽。無法觸及的美麗。失語。男孩挾菜給女孩。龍蝦和螃蟹。月亮河。被一碗熱湯融化的心。鮑魚。各式各樣的貝類。女方家是澎湖人。澎湖在海邊嗎?認真的表演者。吝惜掌聲的賓客。第二支菸。找不到一塊乾燥的地方將心裡的紙攤平。繼續斟酒。羊排。迎娶。伏地挺身的我的兄弟。娶得一名女子為妻要付出的努力。或不取。變成桃紅色的亮片女人站在父母面前。灼灼其華。仍然美麗。哭泣。無法觸及。來自澎湖的女孩和我的兄弟。蛋塔和魚放在一起居然這麼好吃。敬酒。我溫暖的、總是帶著金黃色笑容的兄弟。我祝福你。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瑤柱豌豆羹。橫綱一般的大表哥問為什麼要把燒賣泡在湯裡。繼續吃。怎麼會這麼餓?怎麼會如此渴望?燒賣在湯裡。澎湖在海中央。蛋塔旁邊有魚。誰在人群裡。佛跳牆。顛倒夢想。涅盤寂靜。寂靜裡仍有音樂傳來。仍然有心。美麗。無法觸及。第三支菸。越來越放肆的雨。人們依舊擱淺在簷下。浸濕如心裡的紙。美麗。渴望相遇、呼吸。依舊無法觸及。匆匆離去。來不及看見最後一套禮服。來不及吃到甜湯、水果、點心。來不及。計程車。高鐵。不再有Peggy。車站。夜色。菸。這裡。這裡。這裡。
- May 15 Tue 2012 19:35
應該沒有人吃素吧?
今天,有位長髮飄飄的漢子(不是我的漢子朋友,雖然他也是我朋友)跟我說:「我最近在哲學上有決定性的突破。我現在已經可以用一個更宏大的視域來看《真理與方法》這本書了」。
我好開心喔。我想我們的讀書會應該算是成功了吧,能讓向來低調自謙的長髮漢子講出這種話;能讓一個認真讀哲學的人,相信自己有所突破。
- May 14 Mon 2012 19:28
Arguing against Anne
在Tractatus最後部分那些神諭般的句子裏頭(很奇妙,二十世紀兩大最有原創性的哲學家,維根斯坦與海德格,不約而同講起話來都像在頒布神諭。維根斯坦這個特質是幾乎遍布於他所有的寫作裡,而海德格,最明顯的表現是他的<論人文主義書信>,尤其是前幾頁,你簡直不能相信那是人類在講話。看來Harold Bloom在《西方正典》裡的預言確有幾分道理:西方文化的民主制時期已經走到了盡頭,而下一輪神制時期正在降臨;正因此,我們前所未有地需要新的詩人、祭司、預言家、搖滾樂手、巫師等人物,將那超越的訊息重新傳達給我們),維根斯坦清楚地承認了一個重要的現象。這個梗很長,但是請大家有耐心一點,順便欣賞一下當代的神諭長成甚麼樣子。反正,大家應該也都已經習慣了我愛鋪梗的老毛病,這次當然也不例外。我先洩個題,之前,我陪盧梭散步的時候不顧Miss Austen的意願硬拉她作陪,大大有失紳士風度;這次,我要還Miss Austen一個公道,好好地陪她聊一聊。
So, have you ever heard of anything about the youngest son of the illustrious Wittgenstein family, little Ludwig, Miss Austen?
- May 07 Mon 2012 19:31
一件不知所云而又幽默的事
今天下午,我的手機反常地響個不停。原來是包括我的論文指導教授在內的許多人都急著要通知我同一件事:
我的論文初審沒有通過。
- May 03 Thu 2012 19:39
Reply to a Questioner
Paul Ricœur。1913年出生,2005年過世。另一位高壽的詮釋學家(大家都知道Gardamer活得比大部份日本人還久,由此可知詮釋學的確具有延年益壽的功能)。活過兩次世界大戰,並且,就我所知,在納粹的集中營裡待過。我的偶像之一,因為他在六八年學運的時候堅持學生們應該回到教室裡上課。維基百科上說,他是「一位法國哲學家,以結合了現象學的描述與詮釋學的詮釋最為人所知,有鑑於此,他的思想座落於同樣的傳統之中,如同另外兩位主要的詮釋學的現象學家,馬丁.海德格以及漢斯-格奧爾格.高達美」。所以,不要以為只有德國人懂詮釋學。另外,以下是Ricœur接受Balzan Prize的讚詞:「因為他有能力將所有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主題與指向共冶一爐,並以原創性的綜合來重新精製,這綜合將語言--特別是詩意的及隱喻性的語言--置於一個刻意選擇的所在,以顯示出一個吾人無法操弄的實在,對此實在我們只能以各種殊異的方式來詮釋,然而這些方式都是相融貫的。藉著使用隱喻,語言提取出那使得我們成為我們之所是的真理,在吾人自身本質的深度當中」。還有,他曾經得到有「人文科學諾貝爾獎」之譽的克魯格獎(接著他之後的受獎者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余英時)。最後,2005年,當他過世的時候,法國總理宣佈:「歐洲的人文主義傳統哀悼她最有才華的其中一位擁護者」。
是的,沒錯,大人物,我個人認為哲學史上最性感的哲學家之一(每讀必想談戀愛,在星空下的噴泉邊散步,手執香檳,與陌生而美麗的女子交談,跟德勒茲一樣,只不過德勒茲是讓人想做其他的事情)。我正在讀他的《佛洛伊德與哲學》,爽(讀書會的同志們,有沒有興趣插花一篇〈詮釋的衝突〉呀?)。而我剛才之所以要落落長地歷數一遍他的豐功偉業,理由是,又來了,自戀的陸禹同又要來濫用哲學,藉他人酒杯,澆心中塊壘。而塊壘高與天齊,酒杯自要有相當的分量。
- Apr 30 Mon 2012 05:15
如果只有導論還不過癮.....
結論
在結論的這一章裡,我打算將本論文的討論連結上Renauld Barbaras在他研究知覺現象學的那本《欲望與距離》中的思路,並藉此,提示本論文所能夠發展的進一步研究方向。我將試圖論證:一旦我們把上帝理解為世界整體、理解為一切認識活動所預設的視域,並進而確認其存在,那麼,回過頭來,這樣的理解勢必改變我們傳統上對主體性的設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