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涼的風裡,
欣然升起百千般
- Jan 02 Fri 2015 15:34
俳練四
- Dec 30 Tue 2014 23:37
同場加映:對《星際效應》的預備性沉思
開始討論前,請先看一下這篇衛報的評論:
http://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4/nov/11/interstellar-insane-fantasy-abandoning-earth-political-defeatism?CMP=fb_gu
- Dec 30 Tue 2014 20:45
For the Future Has Always Already Been There——讀《星際效應》
我之前給了這部電影五顆星,所以,看到這麼激烈的攻擊,不得不多說兩句,反駁一下。
http://www.pfirereview.com/20141228/
- Dec 23 Tue 2014 01:12
莫迪亞諾諾貝爾文學獎受獎演說辭——陸禹同 譯
我想要簡單地先告訴你們,能在這裡與你們相聚,我是多麼開心,而你們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給我所賦予的榮耀,又讓我多麼感動。
這是我第一次在這麼多人面前談話,我覺得有點擔憂。很容易想像,這一類的事情對作家來說應該自然又輕鬆。但一名作家 ——好ㄅ至少是小說家辣 ——與談話的關係常常並不輕鬆。只要我們想想小時候學校裡的課程是怎麼區分口語跟寫作,那麼,比起那些口頭的作業,一名小說家總是對要用寫的功課更有天分。他習於保持安靜,而如果他想要吸納某種氛圍,他一定要混入人群裡。他傾聽談話,卻顯得好像沒在做這件事,假如他涉入談話,那往往是為了要謹慎地提問,這樣,他才能夠更加理解他身邊的男男女女。而他自己說起話來遲疑不決,因為他早已習慣刪去原本的用語。的確,經過數次改寫之後,他的風格可能變得如水晶般澄澈。但當他準備發言的時候,他再也沒有什麼能用來更正他那磕磕碰碰的談話了。
- Dec 02 Tue 2014 17:57
深夜俳句研習會議記錄文
「……這些破譯、形式、同一句話不斷反覆的解讀之道,在西方是用來刺探意義,也就是說,透過破壞而進入意義 ——而非搖動它、抖落它,就像禪修者面對公案(koan)時那種反覆咀嚼、思辨荒謬事物的齒牙一般——這種方式仍不免誤解俳句的真義。因為,依此而行的閱讀方法是為了懸擱言語,而不是去挑釁它。」 ——〈打破意義〉,《符號帝國》,羅蘭巴特。
說真的,即使好書如林、高手如雲,但近來遇到最令人敬畏的男人,既不是對日本文化瞭若指掌的李維史陀,也不是幾乎每一章都讓我想要從頭到尾抄一遍下來的《符號帝國》裡的羅蘭芭樂;甚至不是那個字字句句無一不體現了我最喜歡的古典精神的瘋癲老人谷崎潤一郎。截至目前,這些傢伙都還在可以招架或承受的範圍裡。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接觸古典日本至今,最最教人難以安心,經常搞得我魂不守舍的狠角色,居然是那個看起來人很好,寫東西很喜歡抄李白跟杜甫的芭、蕉、兄。
- Nov 26 Wed 2014 18:48
夜間飛行——給我的飛行器
輕的涼的柔軟的
風從下一秒鐘吹來
- Nov 22 Sat 2014 19:21
抒情之必要——讀《隱劍鬼爪》
這是一篇寫得相當好的影評:http://blog.yam.com/claudiochu/article/59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