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史史料閱讀筆記之女性的復仇高熲失勢分析
隋文帝開皇九年,文帝派晉王廣伐陳。據〈隋書‧高熲傳〉記載,當時「以熲為元帥長史,三軍諮稟,皆取斷於熲」。滅陳以後,高熲「以功加授上柱國,進爵齊國公,賜物九千段,定食千乘縣千五百戶」。皇帝還慰勞他說:「公伐陳後,人言公反,朕已斬之」。這麼樣的一個人,在隋朝開國的基業中立了大功,既有高官厚祿,又得到皇帝如此信任,卻為什麼會在傳記末了,得了一個「熲竟坐免,以公就第」,也就是因事受罰,竟至於被解除官職、告老還鄉的下場呢?
這改變並非一夜之間,但它真的發生了。假如我們從隋朝開國期間,權力核心集團內部成員的關係來考察的話,高熲從得勢的顛峰跌落,早在他與隋文帝的皇后獨孤氏交惡,便已有跡可尋。照〈隋書‧后妃文獻獨孤皇后傳〉所言,文帝與獨孤皇后情感甚篤,兩人間唯一的齟齬,大概就是這位皇后有些善妒。有那麼一次,皇帝在仁壽宮煞到一個正妹,非常寵幸她,奈何後來「后伺上聽朝,陰殺之」。結果皇帝怒了,居然離家出走,跑到山上去生悶氣,幸虧高熲、楊素等人追上去。傳記接著寫到,君臣間有以下men’s talk:「上太息曰:『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這時,高熲則回以非常有男子氣概的一句「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終於好說歹說,把皇帝勸了回去。倒楣的是,這一問一答似乎傳進了皇后耳裡:「初,后以高熲是父之家客,甚見親禮。至是,聞熲謂己為一婦人,因此銜恨」。看來,獨孤皇后似乎真的器量不太大,畢竟,高熲說她是一個婦人,這句話其實也沒有什麼大錯呀。
得罪皇后事小,跟未來的皇儲處不攏代誌就比較大條了。還是前引〈隋書‧高熲傳〉裡一開始提到的,開皇九年伐陳,主其事的正是後來的隋煬帝、當時的晉王楊廣,而高熲所以與之不合,再一次,關係到一個正妹:「及陳平,晉王欲納陳主寵姬張麗華。熲曰:『武王滅殷,戮妲己。今平陳國,不宜取麗華』乃命斬之」。高熲掃興如此,難怪結果只能是「王甚不悅」。當然,楊廣當時不過是一方之王,高熲與楊廣交惡,影響本來不大。那麼,皇太子的地位又為什麼落到了晉王楊廣的手裡呢?主要是後來,原本的太子楊勇逐漸失去了皇帝的寵信,而論其緣由,還是與獨孤皇后有關。原來,獨孤皇后自己善妒也就罷了,還推己及人,不喜歡別的男人納妾。〈獨孤皇后傳〉裡說:「后見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勸上斥之」。這幫被斥的傢伙裡,既有高熲,也有當時的太子楊勇:「(后)又以熲夫人死,其妾生男,益不善之,漸加毀…時皇太子多內寵,妃元氏暴薨,后意太子愛妾雲氏害之」,同時麻煩的是,「上亦每事唯后言是用」,終於有了接下來的人事紛擾。〈高熲傳〉裡提到,當時,皇帝隱約已經有廢皇太子的意思,遂試探了一下高熲的意見,哪知道這傢伙真不上道,居然「長跪曰:『長幼有序,其可廢乎!』」。這頂大帽子一扣,皇帝就算不滿,也只能幹在心裡面了。此外,前面提到高熲喪妻之後,他的妾卻生了一個兒子,獨孤皇后也藉此大做文章。〈高熲傳〉記載,一開始,皇后建議皇帝為喪偶的高熲再找一個老婆,也就是管到人家家裡去了,高熲當然不願意,婉言拒絕了皇帝的好意。等到高熲的妾生了小孩,皇帝很開心,皇后卻很不爽:「上問其故,后曰:『陛下當復信高熲邪?始陛下欲為熲娶,熲心存愛妾,面欺陛下。今其詐已見,陛下安得信之!』」,這一次,挑撥終於奏效,「上由是竦熲」。
最後,高熲失寵的關鍵,還在於他跟另外隋文帝另一個兒子的關係,在這個事件中,當然,我們可以想像,獨孤皇后依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高熲傳〉載事情起於隋文帝想要伐遼東,高熲覺得不妥,不過皇帝一意孤行,還是「以熲為元帥常史,從漢王征遼東」。誰知道戰事並不順利,「遇霖潦疾疫,不利而還」,這時候,皇后又跳出來講話了:「后言於上曰:『熲初不欲行,陛下強遣之,妾固知其無功矣。』」。除此之外,高熲與漢王諒的矛盾,主要還是來自隋文帝在軍事上的安排:「又上以漢王年少,專委軍於熲」。哪知道直腸子高熲「以任寄隆重,每懷至公,無自疑之意」,其結果,則是對於漢王「諒所言多不用,甚銜之」。終於,打敗了仗,小鬼什麼事情不管,先回家告狀再說:「及還,諒泣言於后曰:『兒幸免高熲所殺』」。這句話一出口,很多事情就再也講不清楚,說不明白了。「上聞之,彌不平」,皇帝的態度既已轉變至此,後來的「竟坐免,以公就第」,無論出於什麼理由,當然也就不令人訝異了。
綜合以上所言,我們可以看出,隋文帝的枕邊人獨孤皇后基本上對高熲除了堵爛以外,還是堵爛;而在隋文帝的幾個兒子當中,高熲與晉王廣、漢王諒都有過節,唯一力挺到底的太子勇又不幸失寵,終於導致了他的失勢。而在這一整個錯綜複雜的過程裡,說到底,大部分情況中都有著獨孤皇后陰魂不散的怨念作祟其間,而高熲之開罪於她,極可能只是始於一句無心之言而已。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女人千萬惹不得!君子報仇固然三年不晚,但女性的復仇,卻更有可能是一個男人一生中,那躲也躲不開的詛咒啊…
(本文作者為陳寅恪再傳弟子)
留言列表